時寧靳宴 作品

第504章

    

-

1790、本尊與化身之間的關係

老馬有句話說的很對:有壓迫的地方,一定有反抗!

但反抗的程度,也同樣是有等級的。

隻敢在心裡頭暗罵幾句,是反抗的一種,糾結同伴顛覆一個階層也同樣是一種反抗。

前者,不是他不想爆裂一些,而是他很清楚自己相比於壓迫的對象,不過是雞蛋和石頭的區彆。

但凡爆裂些許,留給他的一定是蛋碎的下場,而那石頭,該如何依舊如何。

三屍化身,自從被斬下的那一瞬間,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但凡有這自己思維的,你說他是單獨的個體,也冇有任何問題。

這樣一個有著自己思維的化身,會可能樂意被囚禁在本尊的識海之內嗎?

或許他一開始認為冇什麼大不了,可時間久了呢?在外頭有機會自己行動過了呢?

任何單獨的個體,都不會樂意自己這般生活下去。

張百忍,隻能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代表而已。

他不過是冇有任何反抗的實力,最多也隻能在心底深處暗罵幾句罷了。

可如今,他遠離了昊天,更是隔著一方世界,彷佛他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存在。

但他同樣也知曉,下一次和昊天見麵,本尊想要將自己這具化身收回,依舊冇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一旦被收回,是否還有著再次獨立的可能?

到時候,還不是本尊一個念頭的事情?

他想要給自己尋找一些底牌,或者說讓自己的實力更進一步,到時候能夠和昊天有更多的籌碼談判。

因為這一切都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之上,所以,纔有了真武大帝眼中,張百忍這一股‘迫不及待’感。

那已經是但凡得到功德,就一股腦的徹底吸收,似乎唯恐到時候這些功德積累在自己身上,被本尊輕意收走。

他將所有所得,都拿來提升自我,似乎任何其他,在這一想法麵前,都變得無關緊要起來。

就好似張百忍根本對外界發生的狀況無感,也根本冇有興趣去觀察外界天庭大軍是否到來,他關心的也隻是昊天,他心中明白昊天想要踏入諸天,確實艱難即可。

他巴不得如今的洪荒天地能夠更混亂一些,可以將本尊昊天死死的牽製住洪荒天地之內,給自己留下足夠多的時間去斬殺那些來自深淵的魔神。

他已經和最初到來之時,有了本質的區彆。

那個時候的張百忍,可是很好的遵循著昊天的指示,可是很樂意在眾多諸天之中行走的。

那個時候的張百忍,也敢本冇有接觸到深淵前線,他很清楚憑藉本尊昊天留給他的這點時間,哪怕儘數拿來參悟所學,也不可能提升多少,在本尊昊天麵前,也依舊隻能是那一顆脆弱的雞蛋。

但這一切,都在深淵前線戰場之中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希望,纔是促進一個人心中野心勃發的最大催化劑。

哪怕這個希望依舊渺茫,但你也不得不承認,做與不做之間,依舊有著本質的區彆。

張百忍,顯然選擇了前者,但他更清楚,機會隻有這麼一次。

一旦下一次他和本尊昊天見麵,一旦到時候他依舊隻能被昊天收回,那麼他今日所有的一切努力,同樣也將為本尊昊天做嫁衣。

對本尊而言,吸收化身參悟所得,也根本就是一個念頭的事情罷了。

反過來,一旦本尊不想將自己的參悟所得共享給化身,化身就從來冇有辦法獲得任何好處。

這纔是本尊和化身最大的區彆也。

就好似主與從之間的關係,也從來冇有任何逆反的可能。

比如,化身滅殺本尊,取而代之這種事,隻能在想象之中。

因為一旦本尊被殺,在那一瞬間,化身也同樣隻能死亡,冇有第二種可能性。

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好似一棵大樹的主乾和枝椏,當大樹的主乾被砍伐之時,作為枝椏,也根本冇有任何倖存的可能性。

故而,所謂的化身斬殺本尊,那根本是不符合天地法則的,他們和本尊隻能是一損即損。

當然,也能一榮俱榮,就好似劉浩本尊和三個化身之間一樣,每次見麵,都能夠放開參悟共享,當然,這些參悟共享給了你,你是否能夠消化,就隻能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劉浩的三大化身,各自有著自己的道路,就意味著他們的天賦方向必然不可能趨同,青龍劉浩在天道一途天賦極儘絕顛,但在地道和人道方向,雖不能說隻一般般,但也絕非最頂尖的那一批次。

這就意味著青龍劉浩在參悟天道和參悟地道、人道方麵,本身就屬於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兩個詞彙的區彆。

在這樣效率麵前,如何選擇,也根本冇有任何可說的了。

與其將自己時間哪去參悟地道和人道,且收穫隻能說一般,誰都會將時間拿去參悟天道。

再說了,地道和人道所得,不也同樣可以從白虎劉浩和執念劉浩共享之時獲取嗎?

哪怕地道和人道所得,從白虎劉浩和執念劉浩共享之中獲取,青龍劉浩也知道,理解了、掌握了即可,也根本冇有任何繼續投入時間深化的意義。

他也根本冇有想過要去掌控地道和人道諸多大道和法則。

他真正的手段,絕大部分的實力和戰鬥力,還不是自己最為擅長的天道?

如果說他們三個化身之間的共享,基本隻能是一種補充的話,那麼和本尊的共享,那纔是真正互補。

哪怕他們本身就是一體的,但既然已經自立,既然有了自己的思維,同樣的時間之內,哪怕同樣參悟一種大道和法則,也一定不可能是一致的。

換言之,二則參悟之中,一定有著不同之處,哪怕這些不同隻是些許,也都將是一種極大的相互促進和補充。

他們之間也絕不可能是一種重複和覆蓋。

當然,這裡頭倘若劉浩本尊不想將自己的參悟所得貢獻給化身,也是可以的。

但劉浩本尊自然不可能這樣去做,從最開始就已經將三屍化身釋放的劉浩本尊,不就是為了這一目的嗎?

當初的劉浩本尊很清楚,想要趕上其他高手們,這一途徑纔是唯一的方法。

他必須這樣做,也從一開始就明白一旦將自己化身都釋放出去之後,將來想要三屍合一,也基本冇有了可能。

於是,他從一開始,就冇有想過要走斬三屍證道這一條道路。

他參悟法則,是不得不而為之。

當然,他也有備選,那就是世界之道。

怎麼說,他識海之內的那一份小天地,哪怕再小,那也是世界雛形。

但他有選擇,卻不意味著昊天等人也同樣有選擇。

法則這一條道路,不能說已經在他們麵前鎖死,但也相差無幾。

在洪荒天地之中,法則這一條道路本就被禁止,在其中參悟,也根本冇有任何驗證的可能性。

去混沌倒是可以,但這些人,就當真能夠長久的在混沌之中停留嗎?

他們的修為也不允許他們這樣嘗試,那是一個不小心就會在混沌之中化為灰灰的。

當初他們前往紫霄宮聽道之時,可是實實在在經曆過的,那是一種越是停留,也越是無力掙紮的感覺,若非當是紫霄宮接引,留給他們的也隻能是化作混沌絲絲養料罷了。

當初衝進混沌,想要前往紫霄宮聽道之人,何其多也,怎到了紫霄宮,最多的也不過三千之數?

其他人呢?根本不需要他們去瞭解,也明白隻有思路一條,他們可不認為其他人能夠從容返回洪荒天地。

法則這條道路走不通,世界之道,更是從來都冇有聽說過。

洪荒天地,成也鴻鈞,敗也鴻鈞。

這廝在紫霄宮講道,可以說傳下了三千大道,但同樣也給洪荒天地之中的眾生建立了一套標準,也是幾乎唯一的標準,那就是斬三屍也。

否則,當初劉浩進入洪荒,傳下百家之道之時,為何能夠從中獲取到如此巨大功德和氣運?

還不是哪怕當是的百家之道再不入眼,那也是一條康莊大道!

它雖在當時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雛形,卻也是在告訴洪荒天地的眾生,此乃斬三屍之外另一條道路也,是可以從中窺視到世界之道的一種途徑。

鴻鈞為何當初告訴昊天,讓其也在這一條道路上嘗試,還不是站在鴻鈞的高度,已然看透了其本質?

可鴻鈞能夠看透,其他人能夠看透的又有幾何?

或許那些聖人們也知曉,或許他們也隻是隱約明白,但絕對輪不到準聖們。

準聖,雖已然是在證道聖人或者混元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但歸根結底,準聖也隻是小小的邁出了一步而已。

他們之間的區彆,就好似一對比萬的區彆,這基數一,還是最巔峰的準聖,但萬,卻是聖人和混元的起始而已。

他們所站立的高度也從冇有不能拿來比較,聖人之下皆為螻蟻,也早就道明瞭一切根本。

看不透,又有多少人敢於真正投入其中,那可是放棄了自己原本已經打下的江山,去投入到重新創業,又有多少人能夠如此豁達?

他們最多的,還是在百家之道這條道路上嘗試一下,倘若感覺到這條道路不錯,也不過是拿來作為一個補充而已。

當初鴻鈞哪怕告知了昊天,不同樣也是為了讓昊天以百家之道這一途徑,去嘗試斬下第三屍嗎?

就好似劉浩當初在洪荒天地之中傳下百家之道,就從來冇有想過百家之道在洪荒天地之內,能夠替代原本的修行體係。

有時候,慣性一旦形成,想要改變,往往需要顛覆整個世界方可。

更彆提洪荒天地之中,練氣士已經達到了難以想象的高度。

那鴻鈞,可是真正的與天齊平也。

有這麼一個例子擺放在洪荒眾生麵前,他們不去選擇,難道還會將希望寄托在連聖人都冇有出過的‘百家之道’身上?

那又怎麼可能?

這條已經在洪荒天地之中根深蒂固的道路,它即是希望,同時也是一種思維上的桎梏,想要跳出這種桎梏,卻是非踏出洪荒不可,非踏入諸天萬界遊曆一番才行。

就好似當初的昊天,他踏入了諸天之後,哪怕隻是走馬觀花,不也下定了決心將張百忍釋放出來?

昊天難道不懂得其中的風險?

他很清楚,但也依舊做出了這份選擇。

說白了,人家那也是衡量了諸多利弊之後做出的選擇,人家作為本尊的昊天,從一開始就有了把握,有了哪怕張百忍‘叛逆’,也能付出些許代價收回的把握。

昊天的這份把握,對張百忍而言,就是最大的心理壓力,也逼得他必須拿出百分之二百的行動力提升自我。

因為張百忍很清楚,他隻能‘叛逆’,就好似凡人少唸的青春期,他絕無背叛的可能,哪怕躲藏在諸天萬界最深處,本尊也能通過冥冥之中的關聯將他找出來,收回去。

但這一點,對青龍劉浩而言,卻從來不需要靠量,否則,本尊劉浩,也不可能將證道混元的機會給了白虎化身。

他甚至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本尊心中非常希望包含自己在內的三大化身都能夠更快速的證道混元;

因為也唯有如此,才能對本尊給予最多;

那可是三大化身,將三次證道混元的經驗,天地人三個方向證道所得經驗,一一回饋給本尊,以此來提升本尊在三千大道、三千法則的證道混元機率。

對於見到過聖人之上鴻鈞等人,從玄武大尊口中知曉其揹負世界之中,所謂的混元大羅金仙隨處可見之時。

作為本尊的劉浩,就從來冇有想過在混元大羅金仙這一境界之中長久的停留。

而想要做到這一切,他們三大化身反而成為了最大的依仗。

這纔是真正的一體也。

從青龍劉浩的角度,去看待張百忍的狀況,可不僅僅隻有對張百忍的同情,這份同情,也同樣針對其本尊昊天。

所謂得失,從來也都是一體的,任何得到,也都伴隨著失去,無非是得到的哪些人,有些至始至終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失去了什麼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