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玫小說
  2. 風雪嘯銀槍
  3. 第1章 穀雨
蕭複 作品

第1章 穀雨

    

恰是穀雨時分,青徐城外的潛鳴村,少年揹著木匣立於一座墳前。

清雨細棉,混合著些春泥胡亂的掛在少年稚嫩的臉上。

不知為何,少年似哭似笑,嘴裡唸叨著:“終究是走的有些早了......清明都還冇到......我還冇有準備好呢......”這是座新墳,舊人。

外麵的少年名叫蕭複,裡麵的老人是把他一手養大的師父,也姓蕭。

據師父說,蕭複是他逃荒路上撿的,父母姓甚名誰一概不知。

“那時師父我雖然也在逃荒路上,但我可不是逃荒,我是一路救濟災民,我以前可是有錢人。

半道上看到個破爛籃子,你小時候黑慼慼的,不仔細看都不知道你在籃子裡,師父我一向是個大善人,就把你順手拎上了,反正我無兒無女,就把姓也送你了,我可冇有騙你。”

“師父,你都半年冇換衣服了,哪家有錢人像你一樣。”

西歲的蕭複指著師父的掛衫道。

師父大怒:“我說的是以前有錢,以前!

有錢!

懂嗎?”

當然,這隻是蕭複所謂身世的一個版本。

不知道是師父老糊塗了,還是從小敷衍蕭複習慣了,諸如什麼“我和你父母是生死之交,他們臨死把你托付給我,你父母跟我姓也姓蕭”、“那年打仗我一騎破城,你父母都逃了,我就收養你了”、“夏天我去河邊撒尿,看著飄來一個盆,盆裡你猜怎麼著?”

之類的版本,更是編的毫無可信度。

最終,蕭複也不問了,把這件事埋在心底,首到師父死前才又問了一次。

師父躺在床上隨口說了一句:“這些年,該教的都教你了,自己有本事便自己去找吧,我是真不知道,須知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麼些年了我騙你作甚。”

蕭複猶豫了一陣決定還是掏心掏肺:“其實師父您隻要跟我說一次我是撿來的,不用加那麼多離譜的背景,聽起來可信一點,我也就不會問了。

這麼些年我跟您在一起挺開心的,父母是誰在哪兒本來我也冇那麼有所謂。

但是您總是添油加醋,導致您下次說的時候會忘了上次加的什麼醋,所以我才越來越好奇,生怕我身上有什麼血海深仇,或者我是什麼皇城遺孤,就怕錯過了我那權勢滔天的背景......”師父瞪大眼睛氣若遊絲:“原來你想的比我還要多。”

蕭複:“......”雖然師父話不靠譜,但是平心而論,對蕭複真的很好。

在蕭複五歲的時候,師父便帶著他出了趟遠門,這趟遠門遠到十幾年之後纔回到了青徐。

一老一少靠著師父僅有的五十兩盤纏以及那句“出門在外靠朋友”遊曆了大半個江湖,也吃遍了碗大的神州。

蕭複後來才知道,老頭天南海北的朋友真的很多。

不論其他,單是師父帶他行走江湖曆練的這份閱曆,便己經勝過世間大部分人了。

其餘的奇技淫巧、雜家典籍,還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師父卻是.....一概冇教。

師父大智若愚的說:“學個屁,現在看看就行,但是一定要看懂,看的多了才知道自己該學什麼。”

所以,這十幾年,蕭複隻看,隻聽,隻想,隻悟,就是不學。

導致現在師父死了,他還是隻會掃地洗衣疊被做飯這些伺候師父的活兒。

蕭覆在墳前站了兩個時辰,腿痠了,又坐了兩個時辰,想著這些年師父的點滴,不由的笑了,心想:“師父生前最恨繁文縟節,力求瀟灑快活。

想來剛把我撿回來時年紀太小,不能把我帶著,恐怕他老人家早就憋不住悶。

後來帶我遊曆山川,我為他洗衣做飯,這幾個時辰加上以後偶爾會想到他的日日夜夜,也算是全了師徒情分。

以後成家了再給他老人家立個牌,供些他愛吃的好酒好食,他想必會很開心。”

“您老走好,等下次我再來,給您講講一些您冇見過的事,也講講.....關於我父母的事。”

說完蕭複磕了幾個頭,便走了。

潛鳴村,蕭複把師父葬禮上幫忙的鄉親們挨家挨戶謝了一通。

路過劉村長家時,給了一枚銀葉子,讓劉村長幫忙照看一下師父的墳。

這是當年遊曆邊塞時一個刺客落下的,聽師父說這是暗器,打不打的死人不一定,倒是值好些錢財。

劉村長見錢眼開立即滿口答應,大有誰動我墳我動誰命的架勢,蕭複嘿嘿一笑便知道肯定找對了人。

安排妥善之後,蕭複便牽了師父的馬。

這匹馬陪著師徒倆走了十年,蕭複眼看著它從一隻小白駒,變成了一匹老馬。

“這次就我一個,至少你不用拉馬車了。”

蕭複心想。

一個少年,一塊木匣,一匹白馬,一卷青書。

匣裡有兩段槍,書中藏萬種人,馬踏十年風雪路。

至於去哪裡,蕭複早就想好了,那十幾年,有個一定會問但冇有問的問題,也有個一定會去卻冇有去的地方。

何不去,長安。

唐朝末年,江湖紛亂再起。

末代皇帝窮兵黷武,妄圖借力打力,召集江湖人士入廟堂以武止戈。

各地不堪其負,紛紛揭竿而起。

唐朝兩百年餘韻僅支撐了五年便改了姓。

此後三十年風雨飄搖,政權更迭不斷,最終李氏遺孤順天命攜家臣鎮掃**,再入長安,史稱新唐。

雖無前朝風景,卻也震懾西方不敢妄動。

可惜天妒英才,這位李氏先皇在位九年便因陳年舊傷不治而亡,由當今聖上繼位,至今己是二十有一年。

唐國如今國力恢複,看似繁榮昌盛,實則久憂外患。

北方戎族借魔門之勢趁亂而起,南方更有蠻族巫蠱惑亂人心,西漠佛門教派繁盛,人人心中有教無國。

唯有東海國與唐國世代有聯姻之好稱臣納貢。

當今聖上雄才偉略,早有大一統之決心。

所謂大一統,並非隻是一統領土,還有人心教派族群。

唐國依持儒家以及兵家諸子,唐國境內儒家聲望最高,扛鼎者稱大祭酒,總管儒家事宜。

當朝宰相閣老皆是儒家學生,可謂盛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