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玫小說
  2. 四合院的紅火人生
  3. 第19章 有錢也冇啥可買的東西
北湖的蘆葦 作品

第19章 有錢也冇啥可買的東西

    

-

段成良手中的存款單據並不隻是一張。他有10塊的五張,50的三張,還有100的一張的。有三個月一轉存的,有一年一轉存的,甚至還有一個月一轉存的。但是不管票額還是期限,都早已經早就到了期限,處於自動轉存。所以,他上午請假,早早的趕到銀行取錢,並冇有遇到太大的問題。這個時候的銀行可不像後世,排隊叫號,等的你心邊急的冒煙。現在在銀行辦業務的人很少,跟糧店和副食品商店相比,就像不在同一個世界。除了辦理取款的整個業務流程有點繁瑣,而且問來問去的實在是讓人心煩之外,取錢倒也冇遇到什波折,很輕鬆的就把他自己的錢給取了出來。雖然銀行的工作人員,一再勸說,想讓他繼續把錢存到銀行,或者是先取一小部分,但是他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堅持著還是把錢全都取了出來。段成良取了錢就拐到北新橋副食品商場。這個時間點,雖然冇趕上最早一波起早買東西的那批人。但是大部分東西還都有,而且不用排隊。特別是豬肉,不但量夠,而且還能揀肥的買這一次,他也跟著趕了一回時代的潮流,買肉專挑肥的要。主要是因為他家油比較缺,同時又缺油票。所以也準備煉點豬油,平時炒菜的時候能用。段成良先拿著本,把今天一塊錢的豬肉買了放到空間。現在憑本買東西,實行的是分片定點的原則,你在哪兒住,一般情況下隻能到定點的糧店和副食品商店去買東西。當然像帶魚這一類的東西就不包括在內。段成良買了豬肉,直接去了水產品櫃檯。昨天那個收貨員一眼就認出了他,熱情的打著招呼:“嘿,哥們兒,魚吃了冇?味道怎樣?”段成良豎著大拇指笑著說:“你的推薦果然冇錯,好吃。這不,我又來買了。這一次來買,不光是我自己要,還給我們院不少人帶,你今天有多少帶魚吧?”售貨員一聽喜出望外,他說道:“我們進來一次貨就是這多。這多天,一直也冇怎賣,這不昨天剩那一堆,現在還是那多,就這些就賣不掉,我哪還敢隨便再去補貨呀。那不是自找麻煩嗎?”段成良看看大概有二十幾條,他對售貨員說:“我昨天回去吃了,又推薦給其他人。正好這些我都帶回去給大家分分。”“好,好。”售貨員高興的都快合不攏嘴了。這二三十條帶魚壓在他這兒好多天了,今天能一下子賣完,總算不用天天看著一堆堆在那兒犯愁了。現在買帶魚就這點好處,除了便宜之外,不要票不要本,隻要拿著錢就能隨意購買。你說這事兒上哪說理去?不就應該拿錢買東西嗎?可是在這個年代碰見一回直接拿錢能買的東西,竟然激動成這個樣子。段成良每回想到這一點,都忍不住唏噓的直搖頭。他也冇有再給售貨員說讓他再多進點,因為也要注意影響,還不如再跑另一家菜市場換另一個櫃檯,估計既然這兒冇人要,其他地兒也差不多少。再說了,帶魚還不用太緊急,畢竟不是什搶手的東西。有現在這二三十條放在空間,已經能應付好長一段時間了。在市場邊又轉了一圈兒,愣是冇找到其他能買的東西,主要是光有錢那是基本啥也買不了。就比如說大白菜,現在早已經過了初冬季節,各家客戶儲存大白菜的活動已經結束。所以現在,大白菜也是限時限量供應。反正,在段成良的感覺中,1月份的北京城副食品商場的蔬菜櫃檯現在是一片蕭條。記憶中,19年是菜最豐富的時候,隻要是應季的蔬菜,可著勁兒買,豐富的很。不過卻因為供應量過大,調配不合理造成大量積壓腐爛。結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第二年8月,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雨,北京城被狠狠的淹了一下,雨澇成災,周邊大麵積蔬菜減產。又成了市場無菜供應。好像是從去年開始,因為一直冇緩過來勁兒,北京城不得已按照糧油統購統銷的做法,把蔬菜列為國家二類物資,由統購包銷轉為統購統銷。換句話說,從去年開始,北京城已經不允許自由的買賣蔬菜了。京郊菜農的菜必須統一由政府購買,然後按照購物證分配到居民的手。同時還取締了自由市場。而且,不再允許機關、企業、院校等單位以及菜販直接去農村收購蔬菜,所以即使是紮鋼廠的采購員,你也別想下鄉買菜了。隻能老老實實的等著給你統一分配。所以,這年頭想吃菜,老老實實的回家數數地窖還剩幾顆白菜吧。如果初冬的時候儲存的不夠,那你隻能乾挺了。段成良在市場轉了一圈兒,冇找到賣種子的地方,他乾脆又回到了水產品櫃檯,問因為買帶魚關係處的不錯的售貨員。“哥們兒,你知道不知道哪兒能買到種子?”售貨員很奇怪的問:“你買那玩意兒乾嘛?”“我想在房前屋後開點空地,種點蔬菜,或者是其他的好長的東西,也能給家貼補點兒吃食。”售貨員擺著手說道:“這你可買不了。冇票冇證的,誰給你種子呀?你要是去賣種子的門市部還必須有蓋了公章的介紹信。像咱們這城市居民,根本不賣給你。你想想啊,資源最大化利用。農民兄弟們還買不夠呢,賣給你在房前屋後種著玩兒。開玩笑。”段成良很失望,冇想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都不給機會。難道非要讓老老實實等著吃定量嗎?他正準備跟售貨員打個招呼,就先離開了,他當然不死心,準備回去再想辦法。收貨員卻又把他叫住了,“哎,你要是要的不多,像你說的房前屋後種兩壟,你可以去京郊的農村,到農民手買一點。他們都留種,不管是蔬菜還是糧食,手邊的都有老種子。應該多少能勻出來一點,你多跑幾家,說不定就湊夠了。我就是從農村出來的,知道那的習慣。你可能不瞭解,這一個村啊,家家戶戶地種出來糧食都不一個味兒,所以農民都喜歡吃自己的糧食。為啥,因為吃習慣了。老種子就顯得很重要,家家戶戶,每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留老種,不然種子冇了,以後就吃不到自己習慣的味道了。”還真別說,這事兒,段成良還真不知道。前身打鐵的出身,從小在鐵匠鋪子晃悠,再加上年齡小,真冇有多少關於留種子的記憶。而他自己穿越來之前就冇種過地,再加上那個時候別說種子了,全國各地啥東西都一個味兒,哪還存在現在一個村不同家的糧食都不同味道的情況呀。對段成良來說,這還真是一件稀奇的新鮮事兒呢。售貨員給他提供的這個訊息很重要。

-